?????(記者:高祎恩)鋼琴、繪畫、手工、舞蹈、老年課堂……八橋鎮融城社區為了滿足居民的文化需求,開設了十幾種特色文化課堂,同時還納入了居民素質教育、志愿者培育等社區工作。用居民周曉麗的話說,“在這里生活很幸福,不用出家門,不交任何費用,就能滿足我們老百姓對文化生活的一切需求。”
????“原來組織活動,大家參與熱情不高。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居民去社區報名參加各類學習課。”八橋鎮融城社區負責人王智娟介紹,出現這樣的變化,離不開社區教育工作的創新。
????特色課堂 居民可“按需點單”
????“看今朝落難戲子無人問,馬門內名優嘔血困風塵……”每逢節假日,八橋鎮融城社區街頭巷尾總會傳來幾句余音繚繞的川劇唱腔。演員們身著戲服,找塊空地一站,鑼鼓一敲,樂曲一放,就搭好了一個舞臺。路過的居民或是駐足圍觀,或是搬出小板凳靜坐欣賞,一場“川劇坐唱”就此精彩上演。
????這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次教學,是面向社區群眾、面向轄區內所有川劇愛好者的特色文化教育。
????“特色教育必須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并且要有一定的基礎和土壤。自今年社區特色教育課堂正式成立以來,我們高度重視居民們的文化需求,大家想學什么,我們就請專業老師教什么。”融城社區負責人王智娟說。
????據悉,融城社區為了給轄區居民提供更多元的文化選擇,滿足不同的文化需要,社區組織開展“點單式”特色文化課堂。通過調研確認首批課堂的門類,其中包括鋼琴、繪畫、手工、舞蹈、科普、古箏、英語、文學、書法、健美操等十幾種特色課程。
????與此同時,社區打開思路,積極和各個高校及社會專業人才合作,將他們引入社區的文化課堂,真正提高社區居民的文化品位以及豐富文化活動內涵。
????個性服務 契合青少年興趣
????7月11日下午4時許,家住融城社區的周佳與往常一樣,背著書包來到了社區少兒繪畫班。
????記者看到,在一間二十多平方米的教室里,十多名孩子圍著一張大桌子,繪畫老師結合當前少年兒童的興趣愛好,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解和手把手地傳授,讓孩子們掌握一些基本的繪畫方法和要領,并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和風趣幽默的語言,激發孩子們對繪畫的興趣。
????“這是為青少年配備的專職美術老師,主要負責照顧孩子和教授繪畫。”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為了解決轄區孩子放學后無人照顧的問題,以及寒暑假少兒特色課程的需求,融城社區在原有的“四點半課堂”基礎上,為孩子們又打造了一個集科普活動室、舞蹈室、繪畫室、放映廳、社區民防工作站等為一體的微型少年宮。同時,社區為微型少年宮配備了各種專職志愿者,輔導、教授特色文化課程。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包括周佳在內的50多名雙職工子女,養成了一放學就來這里作業的習慣,以及有興趣愛好時,第一選擇到社區參加培訓班。
????“在這里,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程,而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能互相找到興趣相投的小伙伴。”周佳告訴記者。
????整合資源 服務與需求有效對接
????融城社區負責人王智娟告訴記者:“從青少年開始,我們有少兒舞蹈、鋼琴、美術、拉丁舞等培訓班;對于年輕人,我們有各種就業技能培訓項目;對于老年人,我們借助老年大學開展健康養生、時事政治等課堂,所有培訓都免費。”
????據了解,該社區現有人口1萬多人,今年參與社區特色課堂的已經達到了2000人次以上。課程實用、課時靈活、學習彈性、公益免費,成為社區特色教育課堂吸引男女老幼的幾大法寶。今年74歲的佘春生和他的老伴,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基本都泡在社區特色文化課堂里。
????八橋鎮融城社區在居民家門口創建了一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社會效果良好,居民群眾聽得懂、學得進、能接受的社區教育特色品牌項目,讓文化之花開滿社區,讓居民生活更有味道。
????這種服務方式的運用得到了社區居民一致稱贊,此舉不僅整合了資源,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與群眾文化需求的有效對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