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低齡老人服務高齡老人,專業社工帶動愛心人士……志愿者可以“存儲”自己的服務時間,在自己有需求時,可以“支取”自己的服務時間,服務時間可以兌換中心的服務項目、相應物品或勞動補貼。
????去年6月以來,一種新的互助養老服務模式——“時間銀行”在我區老吾老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悄然興起。截至目前,我區已有古渡、錦愉、萬有、創新、陽光、滬漢、革馬、大堰、渝鋼、雙林、惠豐等13個老吾老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探索試行“時間銀行”,“時間銀行”已吸納110位“儲戶”。
????儲蓄愛心和服務
????“老劉,茶杯遞過來一下,我給你加點開水。”昨日,八橋鎮萬有社區老吾老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一位老人提著保溫瓶,穿梭在休閑娛樂老人中,忙得不亦樂乎。
????這位老人名叫胡家志,今年73歲,是老吾老中心的一名志愿者。胡家志平時話不多,除了在中心做一些常規服務外,每天干得最多的就是燒開水。
????2016年11月,胡家志爺爺自告奮勇加入志愿者隊伍。“最初,我擔心你們是騙子。我悄悄‘潛伏’在老人中,觀察了你們大半年。最后,確認你們是在真心為老人服務。所以,我就決定加入了。”事后,胡家志對老吾老工作人員如是說。
????老吾老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以標準化服務為指導,著力推進“5+N”服務系統建設,即圍繞助餐、助急、助醫、助潔、助浴等“五助”為重點的養老服務項目開展工作。
????去年6月28日,老吾老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舉行了第一屆“時間銀行”志愿者培訓會,由此拉開了“時間銀行”試行的序幕。不過,這個“時間銀行”,與金錢無關,只是儲蓄愛心和服務,存放行善的記錄,把服務變成互助合作的公益橋梁。
????參加第一屆“時間銀行”志愿者培訓會的,由老黨員、社區骨干、樓棟長等社區積極分子等組成,他們中有鉗工、機修工、工程師、大學老師、醫生、護士等。熱心公益的胡家志也成為了“時間銀行”的首批“儲戶”。
????已吸納110位“儲戶”
????據了解,“時間銀行”試運行階段主要以家政服務、心理咨詢、居家基礎護理為主,以時間積分形式來體現,比如,血壓測試1分/小時,帶操1分/小時,剪指甲1分/小時,陪聊1分/小時,常規服務2分/小時,安全巡查2分/小時,衛生保潔3分/小時,送餐5分/小時,常規家政清潔打掃15分/小時……
????經過1年的試運行,截至目前,“時間銀行”已吸納110位“儲戶”。
????躍進村街道革馬社區老吾老中心志愿者76歲的舒元智,也是“時間銀行”的一位“儲戶”。舒元智性格開朗,喜歡唱歌、跳舞、畫畫、打快板,至今還能“一字馬”,是大家心目中的“開心果”。
????“我是活力老人,我有能力也愿意為大家服務。”舒元智說,在陪同志愿者上門服務過程中,她看到志愿者給老人喂飯,知道志愿者陪伴老人洗澡(怕一個人洗澡摔跤等危險),深切感受到了這件事的意義,于是她也主動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在每一次志愿服務中體會到內心最真摯的快樂,讓我的退休生活變得很充實。”
????據老吾老工作人員介紹,胡家志從2016年1月開始參加志愿者服務,時長每天8小時共計7200小時,累計14400積分;舒元智從2017年3月開始參加志愿者服務,每月平均服務9個小時共計234小時,累計702積分……
????探索互助養老模式
????老吾老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負責人肖敏坦言,最初的想法是,組織有勞動能力和服務意愿的低保戶、困難群眾等社區居民志愿者,為高齡老人或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幫助。一方面,使老人得到鄰里間彼此信任的互助。同時,讓困難群眾得到服務收益,補貼生活。
????但在實施過程中,也有一些志愿者提出不要勞動補貼,希望以后能夠得到相應的服務。于是,“時間銀行”應運而生。老吾老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嘗試探索互助養老新模式——“時間銀行”,志愿者可以“存儲”自己的服務時間,在自己有需求時,可以自由支取自己的服務時間,比如到中心享受按摩理療、營養膳食、免費理發等服務項目,也可以兌換諸如香皂、牙膏、大米等日常生活必備品。
????肖敏表示,希望通過探索“時間銀行”,形成低齡“存”時間、高齡“取”服務,以健康低齡老人服務高齡老人、專業社工帶動愛心人士的互助養老模式,最終形成一種互助共贏的良性循環。
????剛加入“時間銀行”不久、來自重慶工商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潘文婷表示,對于“時間銀行”這種互助養老模式充滿期待,“充分利用了社會資源,創新了社會治理,緩解了養老壓力,拉近了鄰里關系”。 (記者 李潤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