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雯/文 文琰/圖)“有了一技之長,便有了穩定的工作,家里的條件也寬裕些了。”家住茄子溪街道惠豐社區的居民李克俊在街道的組織下,參加了老年護工技能培訓,通過培訓取得了一技之長并有了新工作。李克俊感到很滿足,有了穩定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質量也有了改善。
????據了解,近年來,區人力社保局利用公益性崗位政策,改善了就業困難人員的“找工難”問題。截至目前,我區針對低保人員、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開發公益性崗位682個,過渡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35人。
????李克俊今年46歲,與丈夫離異后一個人帶著兒子生活,家里還有兩位老人需要贍養。靠著打零工維持生計的她,覺得生活負擔越來越重。“我也沒有什么技術,年齡也大了,能找份穩定的工作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我區在開發精準幫困崗位中,將李克俊納入幫扶對象,并根據她的實際情況,為她安排了金色世紀康樂養老院護工的崗位,就這樣,李克俊在家門口走上了夢寐以求的工作崗位。
????每天,李克俊都盡心盡力照顧好養老院里的每一位老人。“每天工作完后,我還可以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時間安排剛剛好。”李克俊說,能在家門口附近上班是她最需要的,這樣一來,既可以照顧家人,又能增加收入。如今,李克俊在公益性崗位每個月可以收入3000元左右,這樣一來,家里的經濟壓力減輕了,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其實,李克俊只是我區公益性崗位的受益人之一。
????“公益性崗位主要針對人群為我市戶籍登記失業的低保家庭人員、零就業家庭人員、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人員、去產能企業職工中的‘4050’人員和殘疾人員等人群。”區人力社保局城鄉就業統籌科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針對困難人員實際情況,對無法通過自身能力實現就業的人員,我區陸續開發了治安巡邏、城管監察、公共環境與衛生、基層就業服務協管、司法宣傳、文化科技體育服務等公益性崗位,過渡性安置就業困難人員。
????據悉,我區還為用人單位在公益性崗位招用了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積極落實了公益性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區人力社保局嚴格按照有關要求,依法進行了審核和發放。截至目前,我區為共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99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