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楠)躍進村街道東正社區是個老舊社區,沒有物業。曾經,居民想要出門遛彎,必須得側著身從車與車之間的縫隙里擠出去;遇到問題不知道找誰咨詢。現在,停車占用應急消防通道的亂象沒了,碰到問題也有人提供法律咨詢了……
????自去年9月起,東正社區開始實施居民自治管理,“三治融合”打造基層治理新格局,經過近1年的運行,贏得了居民的廣泛贊同和支持。
????自治為本解決社區“老大難”
????上午剛到9點,躍進村街道東正社區,72歲的“下東正”自管小組負責人羅潤珍就揣著厚厚的筆記本走進了社區會議室。這里正要召開一場討論“管護‘下東正’停車場”的議事會。據了解,社區居民習慣把社區13棟梯坎以上的區域稱為“上東正”,以下的區域稱為“下東正”。
????“自從去年12月10日在停車場設立自動桿后,亂停車的現象基本上沒有了,但還有個別外來車輛停車很不規范,還不聽勸,我們的義工和志愿者,應該總結出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羅潤珍攤開筆記本,與這些“老搭檔”交流了自己早準備好的內容。
????他們正在討論的是社區正在規劃整治的車輛占用消防應急通道的問題。為此,在議事會上,居民代表們擬訂了兩套方案,分別是加派志愿者、社工,與“物業自治管理小組”成員共同說服車主;直接聯系相關部門,用法制手段勸離車主。
????為了廣聽民意,社區隨后還召集了社區居民代表、社區片警、社區工作人員參加議事會,聽聽大家的意見,以便修改完善方案。隨后大家經過充分討論,一致表決同意兩套方案綜合實施。
????據介紹,東正社區每周都會召開議事會,周周都有不同的主題。而自今年1月起,東正社區緊密結合“社工+義工”管理模式,組織成立“物業自治管理小組”,鼓勵引導離退休干部、老黨員、困難就業群體參與停車場管理,培養主人翁意識,真正實現“治民”到“民治”轉變。
????法治為綱提供咨詢解糾紛
????“陳大哥真的是熱心腸,給我解釋了許多法律上的疑惑,還幫忙要回了賠償。”近日,在解決了賠償問題后,東正社區居民老王終于松了一口氣。
????原來,在半年前,東正社區4棟發生了火災。起因是一名租賃戶將電吹風放入棉被,想要將孩子尿濕的地方吹干,但電吹風發生了短路,引發火災。火災撲滅后,財產損失賠償如何協調,怎樣計算損失,成為了附近居民急需了解的問題。一籌莫展之際,老王想到了社區宣傳的“法治帶頭人”,趕緊到社區尋求幫助。
????今年75歲的居民陳儒學退休后,被選舉為“上東正”自管小組負責人。最近,他又志愿成為了社區的“法治帶頭人”,作為居民和社區的橋梁,緊緊圍繞社區居民日常法律問題,定期入戶宣傳法治知識,在各樓棟之間開展法律知識宣傳活動。
????陳儒學了解情況后,立即幫老王聯系了社區法律顧問李律師。“能不能去法院起訴?”見到律師,老王馬上拋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走法律途徑,就可以委托物價部門進行估價,同時還要花錢聘請律師……”隨后,在陳儒學的協調下,邀請來租賃戶和老王面對面協商,對此次賠償進行了妥善處理。
????在東正社區,有一個以“部門+街道+社會組織+志愿者”的公共法律服務點,自1年前掛牌以來,調解的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物業糾紛、就業訴求等諸多問題,成為居民尋求法律援助、調節日常糾紛的不二選擇。
????德治為要孝善文化潤人心
????“李敏,今年15歲,3歲父母離異……但生活的苦難,并沒有讓李敏的意志消沉。她小小年紀,用樂觀和感恩,為社會注入一絲可貴的正能量。”
????今年74歲的居民張定忠,最近有了一個新的愛好,就是志愿為居民進行“孝行”宣講在最近的社區壩壩會上,他為大家帶來了李敏的故事。
????“我們把老人組織起來,每個人都是老師,分享自己所長。這樣老人就會覺得‘我被別人需要了’。而且,老人自己也會慢慢形成新的社交圈,宣揚孝善文化。”在東正社區,社區工作人員通過老人與其他居民之間的互動、社交和分享,在宣傳孝善文化的同時,也慰藉了老人孤寂的心。
????為感恩母愛,弘揚孝善文化,社區開展了“為媽媽包一個愛的餃子”活動,小朋友們聽說這是為媽媽包的餃子,在義工的指導下,都學得非常認真,最終,總計30位母親嘗到了孩子親手包的餃子。
????東正社區負責人說,“社區還將充分挖掘轄區道德故事、好人好事、家風家訓、社區自治成果,并通過設立圖文并茂的文化長廊,通俗易懂地向居民宣傳廉政知識與傳統孝道文化。”
????據了解,東正社區依托“孝行義渡”開展各類“孝行”宣講活動,利用微信微博、APP客戶端、LED電子屏等新型媒體,組織各類專題講座40余場,提升居民素質和文化軟實力,發揮了德治潤人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