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在茄子溪街道多功能廳,晚霞合唱團的隊員們正在聆聽老師的指導。而正在指導大家歌唱技巧的老師,不是街道從別地請來的,也不是居民自己花錢找的,是借助文化物聯網平臺,居民通過“點單”來“配送”的區文化館的文藝骨干、專業老師。
????隨著物聯網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文化惠民從此多了一種方式。通過文化物聯網“重慶群眾文化云”平臺,居民可以在上面挑選文藝演出、聲樂培訓、知識講座等文化產品。
社區居民享受文化定單服務
????文化點單方便
????在茄子溪街道,有這樣一支舞蹈隊伍,他們曾經在央視大舞臺上翩翩起舞,用優美的舞姿和積極向上的態度征服了全國觀眾,他們就是茄子溪街道的心怡舞蹈隊。
????“在沒有文化物聯網點單服務之前,我們只能去區文化館等待專業老師來指導我們,每周時間也不固定,因此大家的舞蹈技術進步不大。”心怡舞蹈隊隊長徐利惠告訴記者,舞蹈隊有20多個隊員,大家都是一群熱愛文藝活動的參與者。
????在2017年,文化物聯網平臺逐步在茄子溪街道投入使用,在街道的支持和幫助下,心怡舞蹈隊根據隊員們的需求,通過平臺“點單”申請了舞蹈培訓項目。現在,每周星期一和星期三的下午就是舞蹈隊固定的訓練時間,同時也有專業老師進行指導。“有了專業老師每周固定的指導,大家的舞蹈技術提升很快,舞蹈隊的知名度也提高了,吸引了更多的舞蹈愛好者加入我們。”
????自從有了文化物聯網平臺,很多高質量的培訓課程就被擺上了平臺。茄子溪街道重點對轄區內的藝術團體進行了集中宣傳。“為了讓這個平臺走進千家萬戶,我們首先對街道工作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再對居民進行了宣傳,特別是轄區一些藝術團隊,激發大家的藝術興趣。”街道相關負責人說道。
????文化課程豐富
????“李雪蓮老師的歌唱技巧講解,真的給了我們很大幫助!”5月23日,茄子溪街道晚霞合唱隊隊員曾憲英激動地說。而這堂課正是由居民“點餐”,區文化館“配餐”的課程。
????三天前,晚霞合唱隊的領隊劉志發找到茄子溪街道工作人員段成名,他說:“之前聽你們宣傳說,文化物聯網可以“點單”培訓課程,只要預約成功,就會給我們“配送”課程,是這樣的嗎?”原來,劉志發所在的晚霞合唱隊,迫切想要組織一場“快閃”活動,活動中需要演唱《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但由于這首歌需要運用很多演唱技巧,隊員們都有些“摳腦殼”,沒有信心能完成這場活動。
????“當然能點!”聽完劉志發的話,段成名馬上打開電腦,在文化物聯網上點了相關老師的培訓課程。通過文化物聯網平臺,在居民點單的培訓課程或者文藝演出“配送”到位后,工作人員會通過操作平臺,在培訓地點一公里的范圍內給負責培訓的老師或演出單位進行確認,以保證讓居民享受到所點的“文化產品”。
????據介紹,文化物聯網平臺上,有舞蹈、繪畫、書法、聲樂等16類文化產品可以供居民挑選,極大豐富了轄區廣大群眾業余文化生活。
????文化產品惠民
????“通過近幾年的優化和升級,文化物聯網的功能逐漸強大了,從之前的功能單一、文化產品目錄略顯雜亂,到逐步演變成可以分地區、分類別查看文化產品,實現了既可以為居民提供“點單”服務,又能作為街道文化工作的一個展示和宣傳平臺。”茄子溪街道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除了居民“點單”服務可以通過文化物聯網來實現,同時,文化物聯網平臺也是街道文化活動的“公示欄”,是街道的另一個重要的宣傳陣地。
????據介紹,居民“點單”成功的文化產品,除了通知到個人,街道還會將相關培訓和演出的信息發布在文化物聯網平臺上,讓更多居民前來共享。64歲的周阿姨說:“居民通過網頁,瀏覽訊息,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化產品,查找活動訊息,及時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現在,在茄子溪街道提起“文化物聯網”,許多居民都豎起大拇指。“我當然知道,今年街道主辦的春節文藝演出,就是我們通過文化物聯網平臺“點單”,演出送到了我們家門口的。那天,好多人都去看了節目,座位都不夠,大家就站著看!”茄子溪街道惠豐社區居民黃健說,“通過平臺點單配送的文藝演出,水平很高,也特別精彩!”
????在2018年,通過文化物聯網,僅茄子溪街道就幫助居民成功點單110余次。其實,不止茄子溪街道的居民能利用“物聯網”來豐富業余文化生活,放眼全區,物聯網點單服務的全覆蓋,把文化產品真切地“送”到了群眾家門口。今年,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也一如既往地等待著居民的“點單”。(記者 張涵菓 實習生 劉思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