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時,天空慢慢亮了起來,春暉路街道松青路社區新城明珠小區的一樓居民房間亮起了燈,鄭六貴從睡夢中醒來,他拿出手機看了一眼,3月16日,星期天……
幾乎每個月的第一個周末,鄭六貴便會和十幾個鄰居聚在一起,做飯、吃飯、聊天,這是他們的生活常態。這些人都是一個單元樓的居民,他們或許在很多年前只是陌生人,但如今他們卻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聚餐關系好 不是一家勝似一家
上午8時許,鄭六貴蹲坐在客廳的一張小凳上,拿出便利貼記著什么。在妻子羅開敏的催促下,他提著菜籃子出了門。
鄭六貴從家到菜市場步行大概10分鐘。到了菜市場,鄭六貴開始挑選起便利貼上記著的菜。
“老師,這個番茄給我稱5斤。”“那個青菜我要3斤。”“有牛肉嗎?”“我還要挑點豬肉。”……鄭六貴熟練地行走在菜市場的各個攤位前,不一會兒,就兩手滿滿地拎著菜往家趕。
而此時,鄭六貴的家里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客廳里幾個叔叔圍著電視,一邊看著電視一邊磕著瓜子。門口,幾個身著鮮艷顏色衣服的阿姨聊著天。
住在單元樓里 幸福指數很高
10時許,鄭六貴回到了家,和在門口聊天的人打了招呼后,一轉身他便拎著菜走進了對門的房間。只見他熟練地找到廚房,開始準備起中午料理的菜。
“鄭哥,需要幫忙嗎?我來給你洗菜吧。”“上次是我家弄的,這次你親自出馬,中午我們可有口福了。”……不一會兒,剛剛好聚集在鄭六貴家中的人便轉移到了對門傅秀英的家中,大家依舊是該聊天的聊天,該嗑瓜子的嗑瓜子。
這樣特殊的聚會,是鄭六貴和居民樓鄰居的約定。因為他們這棟樓大都是最早一批搬進小區的,因此相互之間都比較熟悉。鄭六貴的妻子最早是和鄰居家的女主人聊得比較多,經常一起買菜,一起散步,漸漸地,鄭六貴和其他鄰居也熟絡了起來。
再后來,這樣的聚會便“運行”了起來。鄭六貴家在一樓,又會做飯,因此不少鄰居都喜歡聚在他們家里,而鄭六貴也信守承諾,幾乎每月都會在他的主導下進行飯局。
而這次,剛好輪到鄭六貴家聚會。為了讓鄰居都能吃好、喝好,鄭六貴權衡了大家的口味,精心設計了菜單。
鄰居相互照顧 鄰里和善相處融洽
中午12時,隨著最后一道菜上桌,聚會正式開始。“我們相聚在一起就是緣分,大家吃好喝好玩好。”鄭六貴一邊介紹著菜肴,一邊催著大家趕緊嘗嘗。
“我記得周姐不吃豬肉,我就做了個水煮魚。劉哥不吃辣,我便準備了一道粉蒸肉,來來來,試一下,不好吃我下次改進。”鄭六貴說。
住在該樓棟6樓的胡寶碧也是這群人中的一個。說起這群親近的鄰居,胡寶碧笑著說,第一次聚會她就參加了,也得到了其他鄰居的支持,有10多家參與,都是全家出動,帶著小孩,大家一起吃飯,很開心。
“住在這棟樓里,你不會覺得自己是孤單的。”這是大家最深的感觸。在這里,大家就是一家人,誰家遇上了困難,誰家要嫁娶需要幫忙,或是誰家的老人需要幫助,凡是得到消息的人都會在第一時間趕來,能做到的都盡量去做,從不計較得失。
“我很幸運,能住在這樣一個充滿溫暖的單元樓里。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福氣,我們都很珍惜。”鄭六貴說,在單元樓棟前,他們一起種下的樹已經綠意蔥蔥。(記者文琰)
記者手記
左鄰右舍親如一家人
每逢過節,樓上樓下都要聚聚。生病有事,鄰里之間都要幫幫。
樓上樓下,我的地板就是你的天花板。
在鄭六貴他們29單元樓里,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不僅相互熟知,還相互幫助。
在他們身上,“遠親不如近鄰”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通過共同努力營造出了一個“和諧大家庭”的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