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宮廟街道錦霞社區,有一位江大媽,她真誠服務居民20年,熱情不減。
她自編養生歌,倡導健康生活;她自學中醫,為年老居民上門服務;她帶動居民,在乒乓臺旁修排座椅供大家休息……
她叫江光榮,今年64歲,退休后總是閑不下來,鄰居都親切地稱她江大媽。大家說起她,都會豎起大拇指。
改寫養生歌方便大家記憶
初見江光榮時,她正和鄰居有說有笑,沒有一絲距離感,風趣健談一身和氣。
64歲的她,在居民心中是一位熱心人,在家人心中是一位好妻子好媽媽,但她自己卻說:“我只是閑不下來?!?/p>
在樓棟入口處,不時有居民停下來看看張貼在樓道口的冬日養生歌,都說寫得好。
江大媽說:“任何養生歌,內容越簡單大家越好記,只有讓大家容易記住,養生歌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這些大家平時看似簡單的小事情,江光榮做得是有滋有味。她說,創作這首養生歌時,初稿有五十多字,最后縮減至7句35字。
考慮到大家實際情況各有差異,江大媽編寫養生歌時,盡量避免大吃大補,讓大家不花錢又進補,實惠又簡單。
養生歌一經推出,過路居民必看,居民張云蘭更是把這首養生歌掛在嘴邊:“保暖很重要,別只顧花俏,熱湯嘴邊繞,晚間多泡腳,快樂當棉襖……不吃補品不花大錢,快樂養生好得很……”
自學中醫免費上門理療
平時喜歡編寫養生歌的江大媽,也會推拿、按摩、刮痧和拔罐。她不但在退休后靠此掙錢供女兒上大學,還為不少老年人和困難居民免費上門服務。
1999年,從單位退休的江光榮,報名參加了中醫推拿班,并自修了針灸、中醫養生。她學成后開起了一家中醫理療館,為附近居民提供包括按摩、針灸等中醫理療服務,供自己女兒上大學。
由于效果較好,大家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居民找她治療。
為何提供免費服務?江光榮說:“要收老人和困難居民的錢,我是真不愿意,因此我索性上午對外營業,下午就去給他們上門免費理療。”
就這樣,才開店沒多久的江大媽,一到下午,便拿上醫療包,走街串巷為80歲以上老人和困難居民提供上門服務,鄰居們平時身體乏力,偶感不適都會找到她。
打開針灸銀針包,江光榮說:“學針灸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為了當時癱瘓的父親,現在能夠幫助到其他人,真的很開心?!?/p>
為了熟練掌握針灸手法,她給自己做針灸,直到十拿九穩。到現在,江光榮會不時給社區工作人員按摩頸肩,緩解因長時間工作引起的不適。
帶動鄰居出力修繕椅凳
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十幾年如一日,但江光榮堅持下來了而且樂此不疲。
一天,江光榮買菜回家,路過小區旁工地時,看見圍墻正在拆除,這么多磚頭何不廢物利用,正好搬來做椅凳。
“要不咱們給它搬過來,在乒乓臺周圍修一些椅凳?!痹谝郧?,樓下的乒乓臺沒有供居民休息的椅凳,大家平時沒有坐處,都想有幾處椅凳。
說做就做,在江大媽的提議下,不少居民加入到施工大軍當中來,搬磚、買水泥、碼凳子各司其職,考慮到坐在水泥凳上不舒適,不少居民拿出自家裝修剩余的瓷磚。
在椅凳成型以后,為防止水泥開裂,居民們自發地定期給椅凳澆水,兩周過后,一排椅凳出現在乒乓臺旁邊。
以前做過磚工的羅光明出了不少力,“這次修繕椅凳我從中獲得了快樂,今后會繼續幫助大家。”(記者 陳藝軍 通訊員 趙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