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盛大節日已傳承了2000多年,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時間節點,它承載著中國人太多的感情、愿望、倫理、信仰和夢想。雖然它起源和流傳于農業社會,但在歷史的進程中,它本身也在不停地發展變化、推陳出新,豐富著人們的生活,滋養著人們的心靈。
????冬至過后,年的氣氛便越來越濃,街上也好,鄉間也罷,處處彌漫著年的味道。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度,年已經超越了節日意義,更包含著傳統習俗、地域風情和孝道文化等。從古至今,年就是鐫刻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無法消減的記憶。
????幾千年以來,過年的形式也在隨時代發展而變化。雖然形式在變,但過年天南海北的游子們回家陪伴父母家人、祭祖祈福、合家團圓的內涵沒變。如今,過年習俗已成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縮影,成為尊崇孝道、傳承孝道文化的符號。春節回家過年已成為全家團聚的代名詞,成為傳播中華文明文化的重要載體。
????我們要過好春節,就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的科技兩者結合起來,豐富我們的節日民俗事象,讓春節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把人們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增強節日的吸引力、感染力,讓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人民群眾參與中秋節的方式更加豐富多彩,讓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更加豐富多彩。一邊是對傳統節日與文化的傳承,一邊是享受著互聯網時代的便利,將這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傳統節日的“過法”也因此變得更具文化感和新鮮感;中國節的春節,就此邁出了創新性的一步,必將讓傳統節日展現出新的時代魅力。
????善用網絡新科技,讓“年俗”氣息富有時代感。從大年初一登門拜年,到打開手機“視頻拜年”;從驅車趕路去集市,到各種購物平臺的“網上趕集”;從書信傳遞到“網絡紅包”……互聯網在豐富和方便老百姓生活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過年方式。“指尖”上的互動,如今成為“網絡新年俗”儀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傳統與現代的自然銜接,春節的習俗更加與時俱進,紅紅火火的網絡旺年,描繪出“互聯網+中華文明”的美好圖景。
????新時代,新興的過年習俗正在成為主流。無論年俗以怎樣的形式呈現,人們對辭舊迎新的愿望從未改變,對闔家團圓的渴望一如既往,對家庭和親情的重視不曾消減。年俗的傳承,需要相匹配的土壤和環境。為年俗文化注入時代新內涵,用積極的態度、淵博的深度、包容的氣度,讓厚重的習俗文化飛揚現代的輕盈舞步。農歷新年的腳步近了,一起拎起中國結,曬出中國心,歡天喜地過中國年。(羅永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