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重慶市大渡口區跳磴鎮蜂窩壩村二社的金劍山,相傳大禹在這此斬殺了下凡作亂的玉皇大帝的御貓。
????金劍山上還有一塊立于清代道光年間的摩崖題刻,題刻是何人所立,又有什么樣的故事?
????12月11日,記者隨行區文物管理所一行,為您揭密這處摩崖題刻背后那鮮為人知的故事。
????云木出秀 清書畫名家龔晴皋手跡
????金劍山位于大渡口區跳磴鎮蜂窩壩村二社,從九宮廟商圈出發,可乘坐259路公交車直達小南海水泥廠老廠招待所旁有一條登山步道可攀登至金劍山山頂,山頂視野極為寬闊,面向長江,可以遠眺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
????“云木出秀”題刻位于金劍山山頂,長江左岸的懸崖上。記者跟隨區文物中心的工作人員,從山頂的斜坡向下滑行5米左右,來到一處寬約1米的懸崖。“云木出秀”就位于離地1.2米左右的位置。據大渡口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資料顯示,“云木出秀”題刻刻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四個大字自右向左橫向排序,雙線陰刻,在石刻的下方還刻有“金劍山摩巖石刻巴縣人民政府一九八九年七月”。
????據區文管所所長李國洪介紹,龔晴皋,名有融,重慶巴縣冷水場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中舉人,曾任山西崞縣知縣。龔晴皋以詩、書、畫聞名于世,至今仍有上千幅書畫作品傳世。其書畫縱橫恣肆,雄奇壯闊,《巴縣志》稱他為“縣三百年來極高逸文藝之譽者”。龔晴皋喜工書法,留下諸多墨寶,這方摩崖題刻便是其一。
????咫尺青天 署名紀年終重見天日
????“由于年代久遠,荊棘塞途,周圍雜草叢生,咫尺青天題刻字跡被苔蘚等植物覆蓋。”區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易斌介紹。為此,護林員、今年72歲的黃光榮身手敏捷,用柴刀砍掉荊棘,鏟除雜草,清理苔蘚,終于使這處文化遺跡露出“廬山真面目”。
????“‘道’字風化的較嚴重,用手還能摸出輪廓。‘光’字保存較為完好,道光四年(1824年)距今已近二百年歷史了,除幾字剝蝕模糊外,至今字跡清晰,實屬不易。”
????“唉,這個是菊、叟、朱、什么書?”在文管所工作人員拍照時,一旁閑不住的黃光榮仍在清理附著在石壁上的藤蔓、泥土。
????據仔細辨識,題刻旁署名為“菊叟朱稑書,大清道光四年旦立”,署名、紀年重見天日。這幅題刻大概是朱稑游金劍山時,所留的書跡。“咫尺青天”四字豎向排列,字徑高0.49米,寬0.48米,與“云木出秀”題刻距離約0.5米。
????“摩崖題刻,顧名思義就是刻在石上的書跡作品,既有歷史遺存下來的,也有是近時考古發現和實地調查所得的。金劍山摩崖題刻是我區現存為數不多的有明確紀年的書法題刻,對于研究重慶地區地方書法名家有重要價值,目前,正在申報我區第二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區文管所所長李國洪說。
????古時,不少文人經過山川秀麗之處便會題詠吟誦,站在金劍山山頂向長江上游望去便是“渝州三峽第一峽”——貓兒峽,江水湍急、峽口風光秀麗,因此留下不少文人題刻。摩崖題刻可以說是地方歷史文化沉淀的最佳表現形式,亦為大渡口古代風物名勝增添了諸多雅趣。
????禹王除妖?金劍山的別樣傳說
????重新爬上山頂,興致很好的黃光榮向大家說起了金劍山的傳說。據說在冬筍壩大河對面有個回水沱,樣子很像貓兒腦殼。大家把這個沱沱和碼頭,統統喊成了貓兒沱。很久以前,這里出了一個貓兒怪,這個貓兒怪的來歷不簡單,是玉皇大帝的御貓。貓兒怪把這一帶弄得烏天黑地,飛沙走石,還逼迫龜亭山下修煉千年的白鱔仙姑成婚,白鱔向禹王求助,禹王放出一把金劍,將貓兒怪的腦殼砍了。百姓為了紀念金劍斬妖,把貓兒峽口的白沙山取名金劍山,山上修了個金劍廟,里頭住的是尼姑,她們把白鱔仙子供在正殿。
????“金劍廟有好幾百年了,它的原址就在這里。”黃光榮指著山頂的一處草地說,“這里是前殿,有三座大佛,匾額上寫有‘當興皇帝萬歲萬歲萬萬’。中殿就在我們現在這個位置,有兩排菩薩。”李方慶,跳磴鎮蜂窩壩村村委會工作人員,“這個金劍廟的香火很好,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還有很多人來燒香。附近的村民有的認為這座廟就是建在風水學上的‘龍頭’位置,也有人認為金劍廟的造型就是一條龍。”
????(記者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