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瓊從事理發行業21年,她靠技術和誠信贏得口碑
理發店地處小巷深處
這些理發工具已有10多年歷史了
????當下,3元錢能做什么?一瓶可樂、一次打包費……對它的價值,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
????在我區新山村街道鎖口丘社區,有一家開了21年之久的小張理發店。理發店狹窄而簡陋,老板、店員始終都是一個人——今年50歲的張秀瓊。
????理發店雖小,卻是一家老字號。21年來,它幾乎沒怎么漲過價,現在剪頭也只需要3塊錢。雖然有很多顧客都勸老板張秀瓊漲點錢,但她都沒同意。顧客們都說,這是一家有人情味的店,小張給大家理發,剪掉的是頭發,剪不掉的是人情。
????一間六七平米的小店
????11月15日,記者走進鋼花影劇院背后的小巷子,幾經打聽,終于找到這家有人情味的理發店——在一條小巷的轉角處,一個三角小門面,面積只有六七平方米,門口立著一塊銹跡斑斑、布滿灰塵的招牌,上面寫著“小張理發店”五個字。
????今年50歲的張秀瓊,是理發店的老板,同時也是理發師和洗頭工,店里忙里忙外只有她一個人。得知記者前來采訪,張秀瓊熱情地招呼:“進來坐,就是店有點小。”
????說“小”不是一句客套話,因為真的很小,只有六七平方米。
????鏡子、臺桌、吹風……與理發相關的物件,幾乎占據了店里大半位置,一張舊沙發,四個讓顧客排隊休息的方凳,剩下的地盤便是留給她理發作業。
????“小點沒得啥子,租金便宜,現在不到500元一個月,以前就100元多塊。”張秀瓊一邊笑呵呵地說,一邊熟練地打開電熱水器燒水,把毛巾消毒,有條不紊地做著工作。
????七八位排隊的老人
????上午10時是理發店最忙碌的時候。店內沙發上、店門口的板凳上,七八位老人坐著排隊等候。沒有人催,沒有人不耐煩,大家不緊不慢地聊著家長里短。“不著急,她手腳快,等不了多久。”一位戴眼鏡的大爺笑著說。
????“今天還是剪短么?”“嗯。”
????一問一答,簡潔明了。這位戴眼鏡的大爺坐下后,張秀瓊左手拿梳,右手上的推剪在頭發上熟練地游走,絲絲白發順著她的指尖往下落。“大爺,剪好了,要不要幫你洗個頭?”給大爺剪完頭,張秀瓊笑瞇瞇地問。
????“不洗了,我各人回家洗。”大爺起身就要走。
????“莫慌,我幫你把頸子上的碎頭發吹干凈,不然不舒服。”張秀瓊拉他坐下,拿著吹風小刷子幫他清理碎發。
????對著鏡子端詳了一下,大爺很滿意,給了3塊錢,走了。
????“來的顧客主要是老人,一來是我這里便宜,二來老年人對發型沒多大要求,干凈清爽就行了,復雜的我也剪不來。”張秀瓊說。
????一把有故事的梳子
????“姚孃孃,你老人家今天啷個來了喲?”見到門外來了位熟客,張秀瓊趕緊招呼:“快坐,快坐。”除了記得這位顧客姓姚以外,張秀瓊還知道老人家今年80歲,以前住在東風村,前兩年才和孩子一起搬到了沙坪壩區磁器口。
????“差不多每次回大渡口,都是為了到小張這里來理發。”得知記者正在采訪,姚老太主動介紹起來。
????她說,每次都是自己搭乘公交車來,不想麻煩子女。在新山村車站下車后,5分鐘不到,就來到鋼花影劇院旁的這條小巷。巷子還是原來的模樣,對在重鋼退休的姚老太來說,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和親切。
????在為姚老太理發時,張秀瓊拿出了一把有些泛黑的木梳。
????“這把梳子還沒舍得丟嗦?”
????“這個店開業時就有了,當時買成5元呢。跟了我21年,用著順手。”
????記者這才注意到,姚老太所說的木梳,除了掉落的梳齒,骨架也已斷掉,是用細鐵絲和木棒綁著的。
????姚老太說,現在自己住家樓下就有好幾家理發店,不嫌車程顛簸到這里來理發,就是因為在小張的理發店里,有一種在其他理發店里感受不到的情感。
????在張秀瓊店里,除了木梳子,還有鏡子、坐凳、椅子……21年時間,都是如影隨形。
????十多年未漲的價格
????開了21年,小張理發店漲過兩次價。而現在單剪3塊的價格,已經保持了十多年。
????1993年,張秀瓊和丈夫田洪亮從南充老家來到重慶,擦過3年皮鞋,后來兩個孩子慢慢大了,錢不夠用。張秀瓊想起在老家時,跟鎮上的師傅學過理發技術,她便買來一套剪刀,租了個小門面,就有了小張理發店,這一剪就是21年。
????“現在除開租金450元,水電費每月300元,雖然理一次發只要3塊錢,但是每天還是有100多塊錢的收入,差不多夠維持生活了。”張秀瓊說。
????“不少顧客也勸我漲兩塊錢,我也曉得價格確實很低,但我都沒答應。”張秀瓊說,干了這么多年,跟顧客們都有感情了。
????新聞面對面
????記者:“您每天理發幾個小時?”
????張秀瓊:“基本上冬天上午8點開門,其他幾個季節上午7點開門,一般都是晚上8、9點關門。當然,如果店內還有客人,就得剪完了再走。”
????記者:“有沒有考慮找個幫手?”
????張秀瓊:“沒有,一方面是節約開支,另一方面我的店里服務對象幾乎是清一色老顧客。人家都是沖著我來的,要是找個人的話,別人心頭會不舒服,我也不放心。”
????記者:“每個月能賺多少錢呢?”
????張秀瓊:“平均下來每個月2000多元的樣子。政府政策好,以前每個月還要交稅,現在都給免了。不過現在兒女都長大了,錢真的不是很重要了。現在大家都住高樓大廈,可能很難體會到以前那份鄰里感情,這種感情,是無法用錢來衡量的。”
????(記者 奚尊翰 通訊員 管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