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文(左)和同事在一線車間檢查設備
????在三峰集團,王彥文的能力很強,水平很高,十分努力,是眾所周知的。他的臉上總是洋溢和善的笑容,給人淡定、輕松和自信的印象,看不出作為三峰集團制作部領頭人的那種重任在肩的壓力感。
????舉重若輕,不藏不露。他,就是三峰集團制作部工程師王彥文。
????帶著夢想和激情 用腳踏實地的勤奮換來成果
????2010年,甘肅小伙王彥文來到了重慶,進入了三峰集團制造部,從事生產設備研發工作。
????“那時候,我才25歲,剛進來的時候公司設備短缺,多是進口,我們制作部既要兼顧產品生產,又要挑起設備研發的大梁?!奔纫a,又要研發。這對當時僅25歲王彥文來說是巨大的挑戰。但他沒有退縮,以一副稚嫩的肩膀挑起這比泰山還重的重擔,要承擔如此重大的責任,完成如此重大的任務,誰都知道,一個“難”字是如何寫的。如何闖過難關,他二話沒說,也只用兩個字來回答:“勤奮”。從那時起,他不等不靠,帶領制作部同事們日夜兼程,腳踏實地,在設備短缺的情況下穩定生產秩序,加班加點研發新產品,幫助企業度過了艱難期。
????王彥文仿佛天生就是一個“玩”機械的人。他告訴記者,從2010年,他進入公司后,制作部由8臺焚燒爐增加到40臺,在部門人員減少的情況下,生產效率大有提高。他也因為業績出眾連續多年獲得企業先進職工、模范職工等榮譽稱號。
????研發產品代替進口 為企業節約生產成本
????2017年,王彥文帶領團隊研發的混煉機(處置危險廢物專用設備)投入使用,這項產品的成功研發代替了進口設備,使得生產成本大大節約。每臺每年約為企業節約200萬元,其質量也更高更優。此外,王彥文參與的自主研發設備——兩段焚燒爐,獲得我區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三峰集團的十萬元獎勵。
????王彥文回憶,研發混煉機的那段時間,自己分不清白天黑夜。每天從早上7點開始,整個白天都是在工廠里過的,一方面進行檢查調試,另一方面又向有經驗的工人師傅請教;晚上則在宿舍里看圖紙、看資料到半夜,把全部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等一切技術問題都弄清弄楚,熟記于心。在三、四個月的時間里,身上的工裝濕了又干,干了又濕,連身上的皮又換了幾層。他年輕,人們總見他精力旺盛,干勁十足,但是,那種累啊,沒人知道。這些日子,他終生難忘。
????但是當看到成果的那一刻,他覺得,自己不管付出了再多的努力,都值得。
????對這份職業愛得深沉 在車間一線走了八年
????整個廠房就像一個街市,生產線就是一排排的樓房,樓房之間就是一條條街道。王彥文每天都沿著“街道”對各種設備進行巡檢,他時而走、時而停,時而看、時而聽,顯得休閑、輕松,就像拉著自己的孩子在逛街。這種狀態的出現是他多年深入學習的結果,從初時的檢查生產到多年的設備研發、他下的工夫真的太多了。
????如今,王彥文已經是制作部乃至三峰集團的骨干級員工,以他的資歷和成績,他完全可以將每日的車間巡查工作交給其他員工,但是王彥文沒有這么做,盡管這只是瑣碎又很基礎的日常工作,但是他都堅持每一步都要走到、每一眼都要看到、每一個錯誤都要檢查到。
????“我熱愛這份職業,如今在這個崗位上走了八年,以后還要繼續走下去?!辈稍L到最后,王彥文說,自己還年輕,需要學習的還太多,他還要繼續努力,眼下的目標就是,爭取今年之內拿到高級工程師資格。
????(記者 王玲美 實習生 黃蘭清)
編輯:唐洪瓊
主編:張韜 陳長青
監制:劉文婭 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