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或者正在遭遇這些經歷嗎?在注冊了一個APP或者在某網站留下自己的信息后,隨即收到多條垃圾短信或騷擾電話,來信來電話者知道你的手機號碼、姓名甚至身份證號碼;在網絡上購買的商品拿回家后發現與網上宣傳的商品信息不符,甚至花費大價錢買了假冒偽劣商品;在網上下載軟件沒留意被強行安裝捆綁軟件等等。
????網絡的存在及發展本應是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別讓“失信”成為網絡便利美好生活的絆腳石。
????網絡失信問題是讓眾多網民膽戰心驚的重要因素。網絡在帶給我們便利與獲取有用信息的同時,也增加了許多額外的風險。在第四屆網絡誠信宣傳日這一天,“網絡誠信”這一關鍵詞再一次牽動了網民的心。
????如果人人上網都身穿防騙盔甲,自帶識別網絡失信系統,就不再懼怕網絡失信。可是我們只是普通人,不是高智能機器人;如果網絡本身能識別失信及網絡黑產并自動規避,就沒有“網絡失信”這個詞。可是網絡本身只是中立的,不主動體現價值觀;如果網絡立法和監管能全覆蓋,沒有任何死角,網絡失信就無處遁形。可是只靠一方不能完全解決失信問題。
????“民無信不立”,“網無信不強”。網絡誠信需要立法、政府、網民全領域、眾網民共同努力,網絡商家準入、網絡立法、制度監管、網絡失信嚴懲齊抓共管才能真正建立網絡誠信。
????隨著網絡的興起與發展,網絡治理與監管越來越重要。我國的網絡相關法律法規從無到有,從有到強,不斷摸索前進。去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正式施行。這部法律填補了我國對于維護網絡安全,在追究違法行為和處罰標準及力度的空白。根據統計,自《網絡安全法》實施至今年3月份,由權威媒體報道的已公開的全國各相關判決和執法案例已達到三十多例。
????提高網絡商家準入門檻,從源頭杜絕網絡黑心商家。相比網絡交易及內容監管的復雜性,網絡準入機制的設定可以更輕松、更有效地對網絡商家實行規范。各地及科技研發針對準入門檻的設定進行探索,比如上海曾提出商戶入住電商平臺的準入和退出機制;阿里巴巴曾對商家準入采用“一品一碼”的方式,增加假冒成本,減少違法情況。
????提高網民安全意識,全民參與共創網絡誠信。網絡的風清氣朗需要全體網民共同參與,只有全民參與,才能真正讓我們的網絡環境誠信、友好,只有在網絡誠信的基礎上,我們才能發展網絡強國。
????全體網民共同參與,合法、誠信、文明上網,別讓“失信”成為網絡便利美好生活的絆腳石。(馮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