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端午,人們自然想到的是紀念屈原、吃粽子、劃龍舟、送祝福等。甚至越來越多的人會直接稱呼端午節為“粽子節”、“龍舟節”甚至“屈原節”,即便是在成為法定節假日和申遺成功的背景下,人們也在選擇性的遺忘“端午”。每逢端午,“吃粽子”還是“過文化”的憂慮總是此起彼伏,盡管說端午節已經成為了法定節假日,但這并沒有真正意味著讓端午節“文化”起來。
????天價粽子的層出不窮,小長假旅游市場的廣闊,過度注重物質形式,以及商業化的過度侵蝕,越發讓這個傳統節日變了味道。無論是紀念介子推的寒食節,還是紀念屈原的端午節,都寄托著人們對直行懿德之士精神推崇的厚重民俗情愫。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將端午節這樣具有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懷的節日當成了簡單的假期,計劃著如何利用三天假期旅游,除了象征性的吃吃粽子、送送祝福,本應散發出傳統文化的芳香,現在卻越來越偏離航線。浮躁的社會,節日也變得浮躁起來。如今的端午慢慢褪去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只剩下了浮躁的商業營銷。
????沒有傳統元素的端午節,又無與時俱進的現代元素,這樣的節日,必然食之無味。在多元化、信息化、數字化的今天,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正面臨著文化內涵被逐漸淡忘的挑戰,這迫切需要人們在適應當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的同時,又能有繼承傳統文化的好辦法。面對如今傳統節日的氛圍,不妨放慢腳步,沉淀下來,賦予傳統節日“特色項目”新內容,將傳統習俗與新時代相融合,把現代文明因子與傳統節日文化內核進行無縫對接、有機融合,不僅關乎傳統節日的繼承,更關乎現代文明對傳統文化的揚棄發展。端午節可以如此,每一個傳統節日也可以如此。
????于端午節而言,賽龍舟、吃粽子固然是我們對端午節文化記憶的一種外在物質呈現,但物質形式只是表面,精神文化才是傳統節日的內在核心。如今過傳統佳節,更需要的是弘揚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如何把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轉化為實際行動,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深思。(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