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在巴渝大地,已建成或正在建設眾多各種類型的博物館。這些博物館珍藏的無數珍貴文物,講述、記錄、書寫著一個個鮮活而又鮮為人知的故事。這是歷史,是文化,是財富,也彰顯著深沉的文化底蘊、傳遞著強大的文化自信。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本月也是重慶市文化遺產宣傳月。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大型主題宣傳活動,能讓巴渝文物站起來、會說話,能讓巴渝文物動起來、廣播種,能讓巴渝文物活起來、能傳承,從而進一步提升重慶的文化品質,進一步堅定人們的文化自信。
????近日,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通過電視語言的呈現讓文物“活”起來。節目播出后,博物館搜索旅游線路的產品驟然上升50%。作為網紅城市,重慶既是山水之都,又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吸引著眾多國內外游客的目光。怎樣讓巴渝文物活起來、讓重慶文博推動文旅產業發展?
????為此,重慶晚報記者近日專訪了重慶市文物局局長幸軍。
類型更加豐富和完善
????“博物館是以藏品為基礎和核心,這是它和其他文化空間最大的區別,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讓它們活起來。”幸軍說。
????截至今年4月,重慶在文物部門登記備案的博物館共有95家,其中國有博物館76家、非國有博物館19家,免費開放的有78家。全市共有國家等級博物館12家,其中一級博物館3家、三級博物館9家。
????“到今年底,全市博物館總數有望突破100家。”幸軍表示,近年來,重慶實施歷史、革命、抗戰、工業、自然五大博物館群建設。從種類上看,已從30年代唯一西部博物館發展到今天的歷史類、自然類、遺址類以及專題類博物館兼具,類型更加豐富和完善;從影響和效益看,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是西南唯一的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具有廣泛影響力、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是世界唯一的水下博物館……
????隨著龍的美術館、鋼琴博物館等一批非國有博物館的產生,呈現出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建設的多元化趨勢。
網紅因為特色文化
????“博物館既是一個城市的公共空間,也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客廳。”幸軍說,我們希望大家來重慶不僅僅只是拍張照留念,還要走進博物館,感受藏品背后的故事,了解這個城市的文化歷史。
????2017年,重慶全市的博物館接待觀眾首次突破3000萬人次,其中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的渣滓洞、白公館景區一直是外地游客來重慶的首選之地,全年觀眾達844萬人次。
????“重慶之所以成為網紅城市,其實就是因為特色。”幸軍一再強調特色二字,在他看來,重慶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文化底蘊深厚。除了保護和挖掘文物,還應讓文物活起來,而“活”起來,首要的就是挖掘和凸顯特色。
????幸軍透露,今年下半年,位于江北嘴原嘉陵江索道北站的索道遺址博物館將開館。利用索道遺址修建博物館,本身就很有特點,“博物館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藏品和自身的特色,我們不求大而全,但一定要在特色上做文章。”
全市評選鎮館之寶
????在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結束后,市文物局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了館藏文物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共評出鎮館之寶354件(套)。
????其中,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萬州博物館、巫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體現了巴渝地區以及三峽文物的特色;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城口、西陽等區縣的鎮館之寶,反映了重慶革命文物的館藏特色;大渡口、沙坪壩、南岸、北碚等區縣的鎮館之寶,是近現代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抵抗外敵侵略的有力見證……可以說,每件鎮館之寶都見證了發生在巴渝大地的重要歷史事件,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去年,根據鎮館之寶的文物元素舉辦了2017年重慶市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收到了國內外近千件文創設計作品。今年還將舉行鎮館之寶專題圖片展,并于5.18國際博物館日在萬州主會場展出。
????“舉辦各種展覽和活動,都是為了讓我們的文物活起來,讓人們走進來。今后,我們還將以鎮館之寶為重點,深入研究館藏文物的歷史內涵,進一步加大文物保護和利用的力度。”幸軍說。
在生活中感受文物
????幸軍表示,今后將會提升博物館的展陳和服務水平,完善配套服務設施,讓博物館更具吸引力。此外,還將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博物館和文物景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加強與旅游、交通等部門的配合,將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景區納入旅游線路進行廣泛推介,相信會有更多的文博景區成為參觀熱線。
????本月起,根據國家文物局要求和重慶市文物局“讓巴渝文物活起來”大型宣傳展示活動的安排,重報都市傳媒集團和重慶文物局聯合開展“巴渝寶藏”大型主題宣傳展示活動。依托重慶晚報35年來的重慶文脈歷史報道優勢和優秀深度報道采寫團隊,以及與全國門戶網站深度合作的新媒體推送渠道,深入挖掘“巴渝寶藏”的內涵,用文字讓文物活起來。
????“我們開展各種活動,就是希望文物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受到它。”幸軍這樣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