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五一放假前的最后一天上班。上午10:20,收拾妥當后,大渡口溪街道永豐社區,53歲的黨支部書記歐貴祥,開始了一天的入戶走訪。
????像這樣的路程,他記不清走了多少個來回,轄區群眾都親切地稱他為“背包書記”。迄今,21年時間,他背壞的便民服務包有7個之多。
????據悉,參照歐貴祥的背包規格,街道為11個社區的108名社區工作者全部配置了“便民服務包”,供他們在日常走訪中隨身攜帶使用。
????“便民十件寶”
????歐貴祥為鄧覺明送上十九大宣傳資料。
????上午10時30分許,背著30斤重的便民服務包,歐貴祥從永豐社區辦公室出了門,步行20來分鐘,來到鐵運村62歲的老黨員鄧覺明家中。老人家腿腳不方便。
????從鼓鼓囊囊的便民服務包里,歐貴祥取出一個便攜式血壓計,幫老人量完血壓。
????接著,歐貴祥又從包里拿出一份包括十九大報告、黨章、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等內容的學習資料,遞到鄧覺明手中,“鄧大哥,你今天血壓正常。這份資料收好,好好學習一下。”
????趁著間隙,記者注意到,歐貴祥的背包內品種繁多。
????除了急救包、血壓儀、針線包、老花鏡,還有十九大報告與黨章及便民服務卡,幾張辦好的老年證,一大摞養老、就業等公共事務處理單和申請表……此外,還有一件快遞。
????用歐貴祥的話說就是,這些東西一樣都少不得,平時自己稱其為“便民十件寶”:紙筆用來記錄社情民意;轄區空巢、高齡老人多,血壓計必不可少,而老花鏡則可以方便老人閱讀宣傳資料;表格和資料,入戶時遇到有需要的居民,直接就可以辦理相關業務……
????“背包書記”
????歐貴祥將快遞交到嚴明書老人手上
????歐貴祥介紹,平時自己都是背著“便民十件寶”出門。至于快遞,是幫一位名叫嚴明書老人捎上的。老人今年已67歲,住在裝卸村。
????3天前,嚴明書電話聯系到歐貴祥,請他幫忙辦理老年證。“我們社區提供了接件、辦件、送件服務。只要一個電話,工作時間都可以上門服務。”歐貴祥說。
????上午11時03分許,在嚴明書家中,歐貴祥如約送上老年證與快遞。嚴明書接過后,又向歐貴祥咨詢了幾個問題。
????“以前去社區辦事最擔心遇上這個材料、那個證明沒帶的情況,要跑很多冤枉路。現在好了,有什么要問的、要處理的都可以現場解決。”嚴明書向記者表示。
????感覺話沒說完,嚴明書又補充道:不管天晴下雨,只要約好了時間,歐貴祥就會準時趕到,把服務送進家門,“平時,我們大家都尊稱他為‘背包書記’。”
????“媽媽”“兒子”
????歐貴祥入戶走訪“便民服務包”不離身。
????下午4時許,帶上味精、食鹽等調味品,歐貴祥前往看望胡守貞“媽媽”。胡守貞是一位年近80歲的獨居老人,家住茄子溪新街,2010年丈夫肺癌去世,兒女們平日也不在身邊。
????在入戶走訪中,了解到胡守貞的情況后,歐貴祥主動要求與老人結對,擔負起了照顧老人日常生活的事務。
????“胡婆婆看著我長大,她就像我媽媽一樣,小時我經常去她家蹭飯,也算有‘一飯養育之恩’。”于是乎,歐貴祥便義不容辭地承擔起責任來。
????在歐貴祥替胡守貞安裝電燈泡時,胡守貞透露,歐貴祥不僅有她這樣一個“媽媽”,還幫扶了一個身患精神疾病的“兒子”。
????原來,歐貴祥的“兒子”叫巫祥明,今年30歲,是歐貴祥結對幫扶的一名孤兒。
????巫祥明幼年時母親病亡,15歲時父親也因身患重病離他而去。那年,巫家一貧如洗,他的父親去世后,連后事都無人操辦。就在巫祥明最孤苦無助時,歐貴祥來到他家中,找人幫助料理他父親的后事。從那一刻起,歐貴祥主動承擔了照顧巫祥明的任務。
????街道推廣
????歐貴祥告訴記者,便民服務包的歷史,可追溯到21年前。
????從1998年3月開始,走街串巷時,他就隨身帶著背包。時間一長,社區的工作人員也漸漸跟他一樣,帶著背包上班。迄今,他已背壞了7個這樣的便民服務包。
????“當然,一開始背包里只有本子和筆,用于記錄居民急需解決的問題。”直到2014年10月,才有了現在“十件寶”的雛形。
????急救包、血壓儀、針線包、民情聯系卡、公共事務處理單、記錄筆、各種宣傳單、老花鏡、十九大報告與黨章和“訪民情”工作記錄本,就“十件寶”,歐貴祥如數家珍。
????“我們社區一共有1600戶居民,常住居民只有977戶,計2229名常住居民。”歐貴祥說。
????據歐貴祥介紹,永豐社區一共7名工作人員,每人負責一個片區,每天上午10點到12點,下午4點到6點,是入戶走訪時間,每戶每年都會至少走訪兩次。
????記者從茄子溪街道獲悉,“背包書記”的工作經驗,目前已在整個街道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