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走進大渡口區建勝鎮回龍橋社區,你很難想象,在這個農轉非安置房社區里,竟然有一個面積不小、規格不低的社區好人館。館內介紹了100多件好人好事,方便周邊居民群眾參觀學習。這是我市首個社區級好人館,自設立以來持續發酵好人效應,釋放出巨大的道德力量。
????如何將法治與德治觀念植入尋常百姓家,大渡口區變“灌輸”為“浸潤”,從細處著手,建社區好人館,打造法治公園,廣設法律超市……讓法治與德治成為市民日用而不覺、潤物細無聲的精神力量。
?????社區好人館
????營造和善文化
????重慶日報記者在回龍橋社區好人館見到,館內面積有200多平方米,分設好人故事、好人好言、好人行動、好人文化等板塊,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形式,集中展示中國好人、重慶好人、大渡口好人、建勝好人的感人事跡。館內醒目處,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雷鋒精神”的評價——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
????大渡口區建勝鎮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鎮里大力開展“好人建設”,迄今已公開表彰了771名“身邊好人”,其中包括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1人、重慶好人6人、重慶道德模范3人。為進一步弘揚好人文化,好人館在一年前誕生。
????每天都有不少家住附近的居民走進館內,感受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好人館”推介的人物,來自于群眾、服務于群眾,有的見義勇為、奮不顧身,有的扶危濟困、奉獻愛心,有的尊老敬老、盡孝盡責,有的照顧病妻、不離不棄。幾位家住建勝鎮、近在咫尺的百姓明星事跡最受大家關注。
????“這是程伯伯,我鄰居。他天天清掃20多家屋門口的垃圾,風雨無阻、分文不取。”一位阿姨引著一眾好姐妹來到介紹第一屆重慶市“助人為樂道德模范”程柏樹事跡的展板前,驕傲地說。
????專程從大渡口區茄子溪街道趕來參觀的居民劉玉霞感嘆:“他們的先進事跡,都不算驚天動地,更多的是凡人善舉,可敬可佩可學。”
????好人館開放一年來,給回龍橋社區帶來的變化顯而易見——社區新增注冊100多名志愿者,新增典型好人15人,新增好人好事180件,榜樣的力量把人們的善心、好心激發調動起來。其中,幫困難群眾維修家電分文不取、只喝一杯清茶就走的“茶哥”吳重江于去年9月成為好人館中最新推介的身邊好人。
????受好人館啟發,回龍橋社區繼續打造家門口的和善文化。目前,社區龍橋花苑一期有10個樓棟的居民入住,二期10個樓棟已經分房。社區圍繞“和善”主題給20棟樓分別取了名字,如和順樓、和氣樓、樂善樓、親善樓等,還根據樓棟的名字創作了醒目的楹聯。
????“現在居民間拌嘴的少了,畢竟都是住在和順樓、和氣樓里的人,站在樓下看著這樓棟名,心里的氣就順了一半。有啥道理擺出來,該退一步就讓讓,矛盾少了生活更舒心。”居民吳啟芬說。
?????法治公園
????邊賞美景邊學法治知識
????“法治宣傳教育,不能陽春白雪、曲高和寡,普法接地氣,百姓才聽得進去。”大渡口區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讓基層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接地氣”、解決“最后一公里”是基層普法用法的難題和關鍵所在,法治主題公園正是該區的嘗試之一。
????“三點水加上一個去,念‘法’……”近日,在大渡口公園的法治長廊,一位老奶奶正指著鏤空雕刻的“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竹簡造型,教孫子識字。這里懸掛著用12句中外法治名人名言和15條法治成語制作的法治楹聯。
????去年,大渡口公園變身法治主題公園,成為了宣傳法律知識、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該區區委宣傳部、區司法局、區市政園林局在不改變公園原有景觀的基礎上,合力在園內打造了法治文化長廊、法治廣場、普法園地、法治之窗等4個特色展示區域,含雕塑、書法、繪畫標識若干,融入古今中外眾多法律元素,讓市民漫步公園時能抬頭見法、低頭學法、心中有法。
????新山村街道翠園社區老黨員王詩富最愛逛公園內的普法園地,這里也是全區55個承擔普法任務的區級部門集中開展法治宣傳的地方。
?????法律超市
????用法律點亮生活
????“家門口開了法律超市,有啥問題首先去那里尋求解決辦法。”在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柏華社區,“有問題去法律超市”已成為越來越多居民的選擇。
????社區的法律超市借用商業超市經營管理模式運營,有法律咨詢、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法律產品”供居民挑選,還有專業律師、社區法官、人民調解員等“超市服務員”定時提供免費法律服務。
????最近,家住康居小區的居民李紅就向法律超市反映:她家附近的小廣場每天晚上都有少數居民在那里放音樂、跳舞、唱歌,噪音大,每天要到夜里10點過才結束,嚴重影響自己休息。她多次與廣場上的鄰居交涉,卻一直沒有效果。
????法律超市“服務員”們了解情況后,當晚就進行了實地取證,發現噪音擾民現象的確存在。專業律師志愿者曾良秀找到廣場活動負責人進行調解,幾次協商后,活動時間改到晚上6點半到9點,縮短一個半小時,并降低了音量,盡量減少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李紅和鄰居們對法律超市的處理結果非常滿意,“方便快捷,還解決具體問題。”
????據了解,為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大渡口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融入法治建設,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法律點亮生活”主題行動。針對城鄉二元結構,與城市里的法律超市相呼應,大渡口農村也有了法律集市。
????每月的8日、18日,大渡口區利用農村場鎮趕集等群眾集中的時間和地點,開展律師趕場活動,免費提供法律咨詢宣傳、代書相關協議和合同等。現在,一個個法律集市深受農村老人、婦女、困難群眾歡迎。
????相關報道:
????重慶晚報《大渡口打造法治公園德治社區》
????微風輕撫,綠樹成蔭,湖水蕩漾……近日,重慶晚報記者來到大渡口區法治公園,市民們悠閑地在公園里散步、陪孩子玩,老年樂團在湖邊長廊高歌,處處洋溢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除了干凈漂亮的環境,公園的草坪巖石上、長廊的廊柱上,到處都刻著一些朗朗上口的法治楹聯、格言,以及法律典故。位于大渡口區建勝鎮的回龍橋社區,很多地方也能看到新增的標語,而這些標語主要體現的是“德”。
????據悉,法治公園是由大渡口區委宣傳部、區司法局合力打造的,是以傳播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為主題的一座公園,現已成為大渡口區普法工作的一處創新性平臺和載體。
????該公園占地12.47公頃,園內分為法治文化長廊、法治廣場、普法園地、法治之窗等4個特色展示區域,含各類雕塑、書法、繪畫標識26處。
????“法治公園的法治宣傳內容,大多圖文并茂、通俗易懂。我們通過打造主題公園的形式,將過去說教式、灌輸式普法方式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鳴、理性思考、自覺接受等新方式進行轉化,形成了濃厚的法治宣傳氛圍。讓群眾在生活、娛樂和休閑中受到法治熏陶、接受法治教育,真正讓法治融入群眾生活、進駐群眾心里。”法治公園相關負責人說。
????回龍橋社區成立于2015年12月,規劃安置農村居民4476戶。這里有便民服務中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老吾老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還設有夢想課堂、168志愿服務、健康小屋、愛心超市等功能室。
????去年以來,大渡口區圍繞社區這個群眾生活的共同家園,在全區推進“夢想社區·五品家園”建設。而回龍橋社區在德治建設上,可謂成績斐然。“社區很重視家風、孝善、和善等文化的培養和傳承,為了讓這些優良傳統融入到居民生活中,我們圍繞這個主題,采用了牌坊、楹聯、專欄、標語等形式向居民展示、宣傳。”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另外,社區還十分重視對孩子孝善的培養。“文化的傳承,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便是把這種文化扎根在孩子心中。我們社區半個月就會舉行一次微型孝善故事會,將身邊的孝善人物和事跡向孩子和居民講述,弘揚孝道美德的同時,也讓孩子在這種文化熏陶中成長。”該負責人說。
????都市傳媒記者 范圣卿
????重慶時報《大渡口將“德法”融入生活》
????大渡口 法治公園
????記者 李潔
????81歲王詩富住在大渡口新山村街道的翠湖龍庭小區,距離大渡口法治公園不到50米,每天都要到公園轉悠。去年開始,他發現各種各樣的法治知識出現在了公園各個角落,散步鍛煉之余還能看看法治典故、法律知識。
????昨天,實況新聞—重慶時報記者從大渡口區了解到,通過在小區增添楹聯牌坊、建立社區“好人館”、打造法治公園等豐富多樣的形式,越來越多的和善美德、“五品”文化、法治知識,已逐漸融入到了大渡口居民生活中。
????樓棟取了新名字 和善文化隨處見
????去年以來,大渡口區整合區內各單位部門的資源,圍繞社區這個群眾生活的共同家園,城市管理的基本單元,從“書香品味、尚德品性、自治品行、康樂品質、宜居品相”五個方面,在全區推進“夢想社區·五品家園”建設。
????大渡口區建勝鎮的回龍橋社區以“和善”為主題,正建設“五品家園”特色社區。“云涌吉祥歌和順,花開如意報平安。”在大渡口區建勝鎮回龍橋社區的龍橋花苑小區里,每一棟居民樓圍繞“和善”主題,都取了個“名字”,如和順樓、和氣樓,而且在入戶大廳外,還懸掛著一幅有關“五品家園”,善、孝、廉主題的楹聯。
????“潛移默化中,還是有影響的,而且感覺我們小區的文化氛圍更濃了。”龍橋花苑小區的居民們說。
????據回龍橋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為在小區里營造濃厚的和善文化,他們采用牌坊、楹聯、專欄、標語、藝術形象等形式,將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志愿服務精神和家風家訓、孝善文化傳統經典等融入小區各個角落,在小區的樓棟外墻上,還分別安裝了三幅大標語。
????據介紹,通過“五品家園”建設、夢想課堂、法律點亮生活、建勝168志愿服務、法律管家等載體,回龍橋社區弘揚孝善文化,實施德法同治,不斷提高社區建設和服務水平。
????建全市首個社區級“好人館”
????實況新聞—重慶時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近日由建勝鎮建設的我市首個社區級“好人館”,也在回龍橋社區正式開館。館內整理、介紹了100多件好人好事,方便周邊居民群眾參觀學習。
????“好人館”面積200多平方米,分設好人故事、好人好言、好人行動、好人文化等板塊,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形式,集中展示中國好人、重慶好人、大渡口好人、建勝好人的感人事跡。據了解,這些人物有的見義勇為、奮不顧身,有的扶危濟困、奉獻愛心,有的尊老敬老、盡孝盡責,有的照顧病妻、不離不棄。
????“他們的先進事跡,都不算驚天動地,更多的是凡人善舉,可敬可佩可學。”前來參觀的居民劉玉霞說。
????建勝鎮有關負責人表示,建設“好人館”,就是想通過榜樣的力量,把人們的善心、好心激發調動起來,引導大家付諸行動,做好事、當好人。全鎮大力開展“好人建設”,迄今已公開表彰了771名“身邊好人”,包括“十佳168志愿者”“五好家庭”“好媳婦”等。下一步,該鎮將進一步完善好人激勵機制,每年評出兩名“身邊好人”。
????公園能健身還能學法治知識
????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大渡口公園,占地面積12.47公頃,地處大渡口區行政和商業文化中心,最近公園環境不但越來越美,還以雕塑、書法、繪畫、攝影等多種形式,展現法治文化,融法治理念、法治藝術、法治知識于秀美怡人的公園景色,讓人們在輕松愜意的休閑環境中學習法治知識。
????實況新聞—重慶時報看到,大渡口區法治公園分為“法治文化長廊”“法治廣場”“法治之窗”“普法園地”等4個特色展示區域,共設置了42塊宣傳欄,50塊宣傳牌。沿湖走到法治廣場的沿途,可以看到多種形式的法治宣傳點,方形雕塑介紹中外法治名人,圓形雕塑介紹歷史法治典故,屋型大展板結合當前新形勢、新要求,集中展示憲法和民法總則的主要內容。
????法治文化長廊是法治公園建造的主要景觀之一,位于公園的中心地帶,緊鄰湖畔,風景秀美,是群眾健身娛樂和法治宣傳的好場所。
????“我們一群好朋友經常在這里唱歌跳舞,現在不但能欣賞優美的風景,還能受到法治熏陶、接受法治教育,真正讓法治融入到了生活。”在長廊排練的市民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