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技術部,劉太鐘顯得有些不同。和大多數同事擁有高學歷不一樣,劉太鐘起初只是個中專生。“都說一個中專生很難在技術部門‘出頭’,但我偏不信。”今年38歲的劉太鐘,用18年不懈奮斗,從一個普通操作工蛻變為公司技術科長,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謂“匠人匠心”。
????不甘平庸 自學成才
????2000年,劉太鐘中專畢業,進入秋田公司成了一名車工。或許是骨子里那股沖勁,他并不甘于當一名操作工,而是希望實現最初的夢想——成為一名工程師。
????此后,劉太鐘走上了自學之路:白天在廠里工作,晚上回家加量做題;任務多的時候,他就減少休息,擠時間自學,甚至連出差也隨身帶本專業書。終于,劉太鐘通過自考獲得了本科學歷,但這并不是他夢想的終點,他的奮斗之路遠遠還沒結束。
????在秋田公司工作的18年里,他從操作工人干起,先后擔任過技術主管、項目主管、技術科長。雖然職務在不斷變化,但是一顆踏實好學的心卻從來沒有改變過。在不同的階段,他都為自己設定了不同的目標,一步一步去實現。2013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劉太鐘首席技師工作室”被評為重慶市第二批企業首席技師工作室。在他的帶領下,工作室不斷攻堅克難,攻克了公司重點開發產品在業務實踐中急需的關鍵技術,在新工藝的開發與應用、鍛造等方面作出巨大貢獻。
????立足崗位 勇于創新
????作為一名黨員和公司的技術骨干,劉太鐘深知“學以致用”的重要性。這些年來,他緊緊圍繞生產過程中的重點、難點、關鍵點開展技術攻關、革新和技術成果的轉化。
????在劉太鐘眾多技術攻關中,至今仍被津津樂道的是他優化“懸掛式鐓粗聚料模具結構”的事。“懸掛式鐓粗聚料模具主要用于汽車和摩托車軸桿鐓粗成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具。”劉太鐘說,當時該模具存在一定缺陷,導致加工效率低、生產周期長等問題。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劉太鐘和同事在工作室整整“泡了”一年,在經歷了無數次實驗、測算后,終于成功優化了該模具。僅此一項,就為公司年節約200多萬元,原材料消耗節約20%。
????為了給公司培養更多優秀技術工人,劉太鐘以創新工作室為依托,想方設法為職工的“金點子”提供實踐機會,并親自參與教學互動。“活到老,學到老。”劉太鐘常常這樣告誡自己,“作為一名技術工人,要珍惜企業提供的平臺,發揮好工匠精神,將個人所學所長與工作實際相結合,帶領團隊為公司提質增效添磚加瓦。”
????(本版稿件由記者羅靜雯、周尤、顏若雯、周松、楊鈮紫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