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既講法治又講德治,重視發揮道德教化作用,引導全社會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良好道德風尚,要多積尺寸之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公民道德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
在基層,有很多默默無聞的群眾,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著周圍的人,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
全國“孝親敬老”之星王宣玲 愿當“吸鐵石” 吸引更多人行善
“作為全市道德模范,我不僅要做好自己的事,還要當一塊‘吸鐵石’,吸引更多人主動做善事。”3月12日,第六屆全國“孝親敬老”之星、第五屆重慶市道德模范王宣玲這樣說。
當天,重慶日報記者走進王宣玲家中時,她正默默收拾著被姐姐王宣翠弄臟的屋子,又端來熱水給71歲的姐姐洗手洗臉。
55歲的王宣玲是大渡口區茄子溪街道濱江社區石棉一村居民。從18歲起,她就接過父母手上的“重任”,并信守自己在父母臨終時許下的承諾,照顧患有精神分裂癥和肢體殘疾的姐姐。即便后來丈夫有意見和她離了婚,她依然對姐姐不離不棄,還把兒子拉扯成人。
家人說她是操勞命,鄰居說她是好妹妹,但她自己卻說:“你未好,我不離。”
王宣玲的故事漸漸在社區傳開,大渡口區文明辦工作人員聽聞后找到王宣玲,想請她出面給更多人講一講自己的故事。
“我照顧姐姐是自家私事,也是應該的。但區里勸我,道德模范有責任引領社會風尚。”兩年前,王宣玲鼓起勇氣,陸續參加了身邊好人微訪談、榜樣面對面等活動。如今,她的故事在大渡口已家喻戶曉。
前段時間,一個“群體性愛心事件”,更是讓王宣玲領略到道德教化的力量。
當時,附近園林社區一名智力殘疾人因丈夫去世,生活頓時陷入無助狀態。熱心的王宣玲走進她家,每天抽出時間給她送兩頓飯。
在王宣玲帶動下,鄰居們也行動起來,有的去幫忙做清潔,有的送去新鋪蓋新衣服,有的主動接下送飯任務。前前后后,有十幾位鄰居伸出援手。
“我們的一言一行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身邊的人,大家看我做實事、做善事,慢慢地他們就主動跟著我做好事。”王宣玲說,自己要讓愛心從“個體”放大為“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