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就是要做先鋒模范,要在群眾中做表率。”昨日上午9點,大渡口區茄子溪街道新港社區,老黨員劉良碧對一同參與巡邏的其他黨員作出如此要求。
????據悉,今年以來,茄子溪街道全面推行“黨員進網格 服務在基層”治理模式,通過把黨支部建在網格上,有效解決基層黨組織“力量不凝聚、陣地不固定、作用不明顯、群眾不滿意”的問題。
????志愿者每天都要小區巡邏
????昨晨6點過,和以往一樣,劉良碧來到新港社區附近,開始健步鍛煉。67歲的劉良碧已在新港社區居住30多年,“以前這里荒涼,短短幾年,不僅道路擴寬了,到處還有綠化點綴,仿佛公園。”
????上午8:30,吃過早飯的劉良碧,和轄區其他黨員一起,開始了一天的例行巡邏。在綠樹掩映、花香四溢的制材三村小區里,這群身穿綠色馬甲、頭戴小紅帽、胸前別著黨員徽章的黨員志愿者,格外顯眼。
????除巡邏和撿拾垃圾外,他們經常還要負責組織小區活動。
????讓黨員成社區建設“引擎”
????“老舊小區沒有正規物業公司,居委會只好扮演物管的角色,而這樣的服務,多少又存在人手不足、管理有瑕疵的情況。”新港社區相關負責人熊欣利說,“將黨員納入社區建設的框架中來,實現黨員網格管理,讓每一名黨員都成為社區建設的‘引擎’。”
????自去年4月開始,新港社區劃分了5個網格,每名黨員按網格覆蓋樓棟進行劃分,確保全覆蓋、無遺漏。“人往格中去,事在網中辦。”熊欣利介紹,在城市治理中,社區將黨員全部嵌入到對應的網格中,發動他們來維護每一個網格的環境,服務每一個網格的居民。
????劉良碧正是這張“網”中的一名黨員,在她的帶動下,兒子與媳婦也加入了黨員志愿服務隊。
????每名黨員都有“責任田”
????在茄子溪街道靜江花園、制材一二村,重慶晚報記者看到,每棟居民樓都掛有《居民公約》,公示了片區、樓道負責人及聯系方式,還按樓層標明了哪一戶是“黨員之家”。
????規定很明確,有黨員的人家都要亮明身份,要帶頭示范做表率,并參與志愿者活動。“通過創新黨組織設置,把支部建在網格上,使每個單元網格都成為有組織機構、黨員隊伍和活動場所的黨建基層單位,每一名黨員都有了自己的‘責任田’。”茄子溪街道黨工委委員鐘靜說。
????老太太對轄區黨員很依賴
????最近,87歲羅秀珍老人的子女給社區寫來一封感謝信。信中稱,自從母親在茄子溪街道落戶,便對轄區的黨員特別信任和依賴:夏天為老人安空調、醫務人員上門為老人檢查身體。更讓人感動的是,還專門安排了黨員李莉對老人進行一對一幫扶。
????李莉儼然已是老人的親閨女。“幫忙買菜、做飯、收拾家務,閑時還要給老人講外面的新鮮事。”提起李莉,居民沒有不豎大拇指的。
????這些進駐網格的黨員干部,好比有了專屬“責任田”,在社區,隨處都可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