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彩燈萬盞,璀璨夜空成為最絢麗的色彩,點點燈光給神舟大地披上了節日的盛裝。正月十五鬧元宵,一個“鬧”字烘托出了元宵節全民狂歡的性質。透過熱鬧非凡的年俗文化場景,呈現出傳統文化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和強大影響力,把普天同慶的氛圍推向另一個高潮,承載著了人們的新年新希望,抒發著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望。傳統文化是中華綿延五千余年的瑰寶,一系列精彩民俗也與時俱進,不斷被賦予時代內涵。隨著節日臨近,作為春節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最重要的民俗特征就是“鬧”。而各地“鬧元宵”活動也開展的豐富多彩,元宵佳節和家人一起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回味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風俗,如莊重的始祖伏羲祭祀儀式、精湛的世間藝人表演、踩高蹺、剪紙、書法、樹花、舞獅、糖畫、剪窗花等等,無處不被濃郁的深厚文化籠罩著,構成了人們辭舊迎新的獨特方式,傳遞出大家喜迎佳節、辭舊迎新的喜悅之情。而每一個風俗,看似瑣碎的傳統都成為了凝結家庭感情的平臺,也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體現。
????正月十五吃湯圓,寓意著團團圓圓,月圓人圓,事事團圓。如今,新俗舊俗從一代人傳到另一代人,再一代代傳承延續,精神文化家園的薪火相傳,溫馨歡樂的祥和節日氛圍,飽含著中華民族每一代人的智慧,也蘊藏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可以感知文明的進步,在不知不覺中增強了對家對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升華為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暖暖的家國情懷永遠延續!(吳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