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匹馬力蒸汽機
建廠前地形原貌
火車運載鋼材奔赴各地
1號高爐
“淡云微雨訪重鋼,鋼水奔流賽兩江。憾不鋼花歌舞夜,高樓同聽巧姑娘。”這是國歌歌詞作者田漢1960年來到重慶大渡口鋼花影劇院,題寫的在重鋼見聞的詩句。在老照片里,大渡口區李子林一帶曾經巍然矗立著高爐鐵塔,鐵水鋼花奔流不息,印證了詩句里的場景。
????1月27日,中國科協等單位公布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重慶鋼廠上世紀50年代的廠房、鋼花影劇院、8000HP雙缸臥式蒸汽機等多處遺存設施入選。
????解放初只有這里能軋鋼
????重慶鋼廠(現重鋼集團)前身為近代亞洲最早、最大鋼鐵煤聯合企業漢陽鐵廠,是抗戰時期大后方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生產了大后方鋼鐵總量的90%,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和產業工人隊伍,是新中國鋼鐵工業基地,享有“北有鞍鋼、南有重鋼”美譽。
????大渡口區鋼花路躍進村86歲的丁桂芳老人,1949年由湖北省武漢來到重慶,和丈夫一起在重鋼前身鋼遷會上班。
????她回憶,1949年3月,國民政府將鋼遷會改新番號為兵工署第二十九兵工廠。“我和丈夫都是重鋼工人,我開車床、銑床,后來兒女們長大,也都成了重鋼職工。”丁桂芳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工人們討論最多的是生產上的事。“我們廠有《鋼鐵報》,我還記得頭版頭條有‘趕上鞍鋼超天鋼 大戰七月奪高產’報道,生產熱火朝天。”
????重鋼集團檔案館工作人員介紹,解放初期,重鋼地位在全國所有鋼鐵廠里舉足輕重,被稱為“十里鋼城”,大渡口也因重鋼設區。“很多人知道,新中國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用的是重鋼廠的鐵軌。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初期全國只有重鋼一家可以軋鋼。”
????軋出新中國第一根重軌
????重鋼遺存的8000匹馬力雙缸臥式蒸汽機更是歷史見證。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查閱重鋼廠志以及檔案資料了解到,該蒸汽機1905年由英國謝菲爾德市梯賽特戴維兄弟公司制造,1906年進口,是中國軋鋼工業第一臺大型軌梁軋機原動機,先后安裝于廣州、漢陽。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1938年4月至7月間,拆遷中的漢陽鐵廠遭到日軍轟炸,工人死傷慘重,煉鐵爐、煉鋼爐、動力機件不同程度受損。工作人員冒著危險,隨炸隨修、日夜不停,一共從漢陽鐵廠拆遷機器、材料約3萬噸,這臺250噸的蒸汽機也跟隨大撤退的腳步,到達重慶。
????重鋼集團檔案館工作人員介紹,新中國成立后的1950年10月,國家重工業部及西南工業部領導到廠,決定修復這臺蒸汽機,但發現該機器諸多零部件散放長江沿岸多處,其中重要部件飛輪曲拐軸在1938年宜昌大撤退時遭日機轟炸沉入江中。政府隨即組織人員將飛輪曲拐軸打撈出水,其他缺件由鞍鋼制作。1951年2月4日,8000匹馬力蒸汽機開始安裝,12月竣工投產。從此,這臺巨型蒸汽機開始為新中國工業建設開足馬力。1952年4月10日,這臺老蒸汽機成功軋出新中國第一根重軌——中華式38KG/M重軌。
????1985年,重鋼進行節能改造,電動機徹底取代蒸汽機,這臺蒸汽機已經累計生產各類鋼材、鋼坯380余萬噸。1985年,這臺機器作為中國最后一臺以蒸汽機作動力的軋鋼原動機停產下馬,如今安置在重慶工業遺址公園作為展品。
????全球最高水準交響樂團演出
????鋼花路、鋼鐵路、鋼鐵社區、鋼花影劇院……十里鋼城的印記,鐫刻在很多大渡口人記憶中。居住在鋼花路上了年紀的人,多數都可以講一段和鋼花影劇院有關的故事:小時候在那里看外國人、看川劇、看演出、看電影。
????重鋼廠志記錄,鋼花影劇院建于1958年,總建筑面積4950平方米,是典型的仿蘇建筑。因為夏季炎熱,當時又沒有中央空調,給鋼花影劇院降溫的辦法是修筑管道,從附近防空洞中抽冷風送到劇院內。因為設施老舊等原因,鋼花影劇院于2005年暫停營業,2010年重鋼集團出資2000萬元修繕,2012年重新投入使用。
????“外公外婆原來都是重鋼工人,我也算在重鋼廠區里長大的。上世紀80年代,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就算一遍遍重復放,一毛錢一張票還要排隊買。”58歲的任偉回憶。
????重鋼集團檔案館資料記載,到鋼花影劇院演出的團隊,很多是世界級的:1959年,前民主德國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來這里演出,工廠組織工人觀看;劇院外,不少音樂愛好者想進去聽。后來才知道,這個管弦樂團不一般,具有400多年歷史,是全球水準最高的交響樂團之一。
????廠志還記載:1960年3月7日,當時的全國文聯副主席田漢前來工人文化室設施,正好小雨,因為錯過了廠里舉行的三八婦女節專場活動,田漢有些遺憾。廠里請他題字時,他正好看到當時重鋼耐火廠周德淑獲得“巧姑娘”女工光榮稱號,于是即興作詩:“淡云微雨訪重鋼,鋼水奔流賽兩江。憾不鋼花歌舞夜,高樓同聽巧姑娘。”
編 輯:唐洪瓊????? ?
主 編:張 韜 陳長青
監 制:劉文婭 姜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