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白沙沱大橋上一列高鐵疾馳而過
????▲航拍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旁邊是白沙沱長江大橋。
????開欄語》》
????重大民生實事工程是城市發展急需、市民熱盼的大事好事,為全面展現我市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大民生實事工程,本報在2018年不定期推出《城視——重大民生實事工程報道》專欄,把文字、鏡頭對準重大民生實事工程,用“文字的深度、鏡頭的廣度”體現“服務的深度”,展現重大民生實事工程給廣大市民帶來的獲得感,讓重大民生實事工程報道成為這座城市有味道的新聞。
????渝貴鐵路將于25日開通,重慶坐火車兩小時可到貴陽。作為渝貴鐵路跨越長江的重要通道,位于江津珞璜的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日前落成,目前正與渝貴鐵路一起進入動車組列車試運行階段。這座大橋創下了三項世界第一,線路開通后,列車以200公里的時速運行,通過這座大橋最快只用17秒。
????上層跑客車 下層跑貨車
????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的主橋位于長江白沙沱河段,一端位于江津區珞璜鎮,另一端是大渡口區跳磴鎮。
????根據國家中長期路網規劃,結合橋址地形地貌、橋梁功能等情況,大橋總體布置為上下分層橋梁,上層四線客車線,下層雙線貨車線。全線長約5.32公里,其中主橋全長920米。上層設計時速200公里,下層設計時速120公里。
????這座大橋還預留雙線客運專線,作為重慶至長沙鐵路(渝湘通道)的過江通道。
????創下三項世界之最
????這座大橋創下了三項世界之最,即世界上首座六線鐵路鋼桁梁斜拉橋,跨度最大、荷載最重的六線鐵路鋼桁梁斜拉橋,世界上首座雙層鐵路鋼桁梁斜拉橋。
????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采用雙層橋面、六線鐵路布置,這是鐵路橋梁首次采用,目前在世界上還沒有先例。
????因為這座橋承載了6條鐵路線,在設計之初就必須要考慮6線全部的承重荷載。中鐵大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條鐵軌的荷載大約相當于22車道公路的荷載,普通鐵路橋一延米荷載約16噸,而新白沙沱大橋的荷載達35噸。(“一延米”即“一延長米”,用于統計或描述不規則的條狀或線狀工程的工程量。)
????鉚頭直徑都有半米
????為了保證橋梁荷載,大橋采用雙面雙索斜拉。每根鋼索的鉚頭直徑都有50多厘米。鋼索共224根,直徑20多厘米,由一束一束的鋼索像小繩子一樣編成辮子。普通橋都是一個接點鉚一根拉索,而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一個接點鉚雙索,比一般公路橋多一倍。
????多知道點
????重慶首座長江大橋就在旁邊百米處
????在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旁邊,不到100米的地方有一座老橋——白沙沱長江大橋。除了當地人,很少有人知道,它是重慶首座長江大橋,也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后萬里長江上第二座大橋。
????“這橋原來就叫重慶長江大橋,后來渝中區石板坡長江大橋建成后,這座橋才改名叫白沙沱長江大橋。”家住江津區珞璜鎮62歲的夏遠榮告訴重慶晚報記者,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多軍工物資就是通過這座橋運往云南的,還專門有一支部隊在這里負責守橋。橋頭24小時都有士兵站崗,普通人要想上橋,還要查看身份。“我們年輕的時候,經常騎自行車到對岸去耍,騎車只要幾分鐘,走路十幾分鐘。”夏遠榮說。
????重慶晚報記者從珞璜鎮政府了解到,白沙沱長江大橋修建于上世紀50年代末。1952年7月1日,被稱為“新中國首條鋼鐵大動脈”的成渝鐵路建成并全線通車后,鄧小平在西南局召開的一次會議上發出號令:“成渝鐵路修好了,我們還應當修一座大橋把成渝鐵路和川黔鐵路連接起來,讓這段長江天塹也變通途!”
????當年參與建設的老同志回憶,由于長江天塹的阻隔,從川渝運往滇黔桂等地的大批物資,到了九龍坡銅罐驛火車站后,需要通過人工搬運到冬筍壩長江北岸,裝上輪渡橫過長江,至南岸貓兒沱港務局碼頭后,再用人力或絞車拖上岸,通過幾番轉運,方能裝載到川黔線趕水段的火車上。
????而從南面各省份運到川渝的大量物資,也得在貓兒沱港口下貨,用船渡過長江,再通過冬筍壩碼頭,轉裝到停靠在銅罐驛火車站的一輛輛貨車上。當時靠車船如此上下轉運,既耗人力物力,效率又不高,制約了西南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1953年,專家經慎重選址,把重慶的首座長江大橋位置確定在白沙沱和珞璜鎮的長江之間。1955年10月,大橋開工,到1959年12月建成通車,它北接成渝鐵路,南通川黔鐵路,全長820.3米。
????1980年,渝中區石板坡長江大橋建成。此前一直被稱“重慶長江大橋”的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才改名為了“白沙沱長江大橋”;而“重慶長江大橋”之名,就讓位給了石板坡長江大橋。
????如今,經歷了歷史滄桑的白沙沱長江大橋早已撤去了守衛,行人可以隨意從橋上穿行。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即將取代它,完成新的使命。
??? 相關報道:
??? 重慶晨報《渝貴鐵路上的最美橋梁 創下三項“世界之最”》
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合龍時安放的最后一塊橋梁板。 通訊員 衛應臣 攝
建設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的工作平臺。
相比老的白沙沱大橋,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顯得大氣恢宏。 通訊員陳勇 趙融 攝
在渝貴鐵路上,有一座跨江大橋吸引了不少目光,這就是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2013年1月開工。從空中俯瞰,雙塔摯起長虹,拉索如同琴弦,顯得大氣恢宏。
作為渝貴鐵路跨越長江的重要通道,這座大橋創下了三項“世界第一”,也被譽為渝貴鐵路沿線的最美橋梁。
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與老橋一起,橫跨長江,航拍如“雙龍過江”,而新橋更加宏偉、漂亮。
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連接大渡口跳蹬與江津珞璜,是重慶至貴陽線擴能改造,即渝貴鐵路關鍵控制性工程。這里以前已有一座白沙沱長江大橋,因此,這座橋被稱為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
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全線長約5.3公里,大橋主橋為920米。主橋橫跨長江白沙沱河段,距老白沙沱長江大橋僅130米、距地維長江大橋2.4公里。
這座大橋創造了三項“世界之最”:世界上首座六線鐵路鋼桁梁斜拉橋,世界上首座跨度最大、荷載最重的六線鐵路鋼桁梁斜拉橋,世界上首座雙層鐵路鋼桁梁斜拉橋。
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是雙層、六線鐵路橋,線路如何布置?中鐵大橋局相關人士介紹,上層為四線鐵路客運專線;下層是兩線貨車線。
這座橋還有一個特色,主橋上層鋼橋面板柔性保護層以及環氧瀝青混凝土面層進行了鋪設。中鐵大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是鐵路鋼桁梁斜拉橋,因此給上層鋪設了新型“防水瀝青”,以增加橋梁使用壽命。此外,大橋通航孔橋墩采用新型防撞方案,能夠承載5000噸級船舶以不同角度的碰撞。
新白沙沱 長江特大橋 這樣建成
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創下如此多的“世界第一”,工程施工也存在很多難點。如何建成這座跨江長龍?重慶晨報記者為你揭秘。
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3號墩的施工平臺,就重達3000噸,相當于8個籃球場大。
中鐵大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工作平臺位于長江江心,在3號墩的墩位。3號墩位于主河槽內,江面水流湍急、江底墩位處高差達20米。利用這個工作平臺,施工人員就可以在平臺上工作,即使汛期漲水,也不會受影響。
工作平臺建成后,有8臺大型鉆機進駐,每臺重100噸,鉆孔直徑達3.4米。鉆機的鉆頭順著鋼護筒往下鉆孔,最深可以鉆到河床以下79米。
鉆出36個巨大的孔,然后向孔里放置鋼筋籠、灌水泥,形成鉆孔樁,牢牢地抓緊河床下的巖石。然后將建一個鋼圍堰,將這些鉆孔樁圍起來,澆灌混凝土,最后建成這個大型的橋墩。這座橋墩的鋼圍堰,是長方形,長67米,寬31.3米。
老橋曾是 “重慶長江大橋” 是否拆除暫未定
在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旁邊,有一座老白沙沱長江大橋,雙橋“比肩”立于長江之上。說到老橋,有一段故事不得不講,這里面的歷史可能很多老重慶人才熟悉。
老白沙沱長江大橋,又名小南海大橋。據當年參建者回憶,1953年,專家經過選址,把重慶首座長江大橋敲定在了小南海白沙沱和江津珞璜之間。大橋從1955年10月開工,到1959年12月建成通車,共歷時四年零兩個月。建成后,它北接成渝鐵路,南通川黔鐵路,全長820.3米,大橋共16孔,主跨為4孔,屬雙線橋。
這是重慶的第一座長江大橋,也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后的第二座長江大橋,號稱“萬里長江第二橋”。
建成之初,老橋曾命名為“重慶長江大橋”。上世紀80年代初,石板坡長江大橋建成后,“重慶長江大橋”之名移至石板坡大橋,這座橋梁因地處白沙沱而改名。
按照最初設想,在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建成后,拆除既有白沙沱長江大橋。但隨著情況發生改變,是否拆除老橋還沒有最后確定,擬繼續利用起來進行貨物運輸。
本報記者 蔣艷
編 輯:唐洪瓊????? ?
主 編:張 韜 陳長青
監 制:劉文婭 姜 海